二千年的一个晚上,我来到了光明戏院睇省二团的青年折子戏专场,当晚演出的剧目都是经典名剧,然而演员却都是些名不经传的演员。什么?在《活捉张三郎》饰演阎婆惜的演员叫朱女,都什么年代了,还起个这么俗气的名字!当晚的演出没让我有多大惊喜却让我记住了朱女这个的名字。
二年后的一个中午途经有荔湾广场,恰巧当天有演出,当主持人郑达介绍,演唱《荔枝颂》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“西关小姐”朱女时,让我惊讶,朱女是广州人?现在什么工作不好做,偏偏年纪轻轻会做这份人们常说的“夕阳职业”?
当年的我爱好也蛮广泛的,睇戏、听歌、报纸、电视、广播样样有份,或许她的名字尤其好记,又或许她特别,所以我留意着她的一举一动,她时而到珠海当正印花旦了,时而又北上读书了,时而又到电台当主持人了,时而又是报纸的特约通讯员,时而又打破铁饭碗,自己办起了民营剧团当老板了,……光看阅历,已让人眼花潦乱,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
让我更深入朱女的生活,成为朋友,要多谢强大的网络,开始是微博上的“同声同气,臭味相投”,继而是微信中的私聊,再进一步是走进她的东莞家宝青年粤剧团,接下来是她放下自己经营了十年之久的民营剧团,来到了我的家乡肇庆,又一次成为国营团体的正印花旦。
很多人眼里的朱女,是个敢爱敢恨,甚至“口臭”的人,所以很多人对她都又爱又恨,“敬而畏之”,那是他们对朱女不了解,只要你走进她的世界,你一定会对她只有爱。她是个性情中人,义气仔女,对剧团和戏行中人关怀备至,只要一有机会就向有关部门为他们争取福利,每逢有进修机会,情愿自己吃亏也让他们去学习提高,自己掏钱包为他们加饭加餐已是小事一桩,遍请名师为他们开小灶已是“家常便饭”。
平时的朱女热爱读书,看电影,只要一有空就去旅游,一个人自助游遍大半个中国,对旅游和历史,佛教颇有研究,因为她知道,只有文化底蕴深厚都可以更好地演好人物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自组团游了,团友受益良多,都希望再次参许。
朱女热爱粤剧,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粤剧,她身体力行,言传身教,感染着身边每一位朋友,把有徘徊在十字路口的,甚至离开了粤剧舞台的重回粤剧团队;她以身作则,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给身边的每一位朋友。所以,我爱舞台上的她,更爱舞台下的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