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庄了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:周宣王十分爱好斗鸡,专门安排人买鸡来进行斗鸡训练。10天后周宣王派人催问鸡是否训好。纪渻子说:“还不行,它一见到别的鸡,就跃跃欲试沉不任气。”又过10天,周宜王又派人来催问,纪渻子说:“还不到火候,它虽不乱动了,但还不够沉稳。”再过了10天,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:“请告诉周宣王,鸡训好了。”待到斗鸡那一天,对手的鸡又叫又跳,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一只木鸡,一点紧张的反应也没有,对手的鸡见状竟然被吓跑了。
可见,“呆若木鸡”最初是褒义的,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,后来才演变成比喻人呆木不灵或发愣的样子。
2021年3月22日 (tgh-gz/辑录)